為什麼學習撲克術語如此重要?
「聽不懂撲克術語就像在國外點餐看不懂菜單!」職業玩家Phil Ivey曾說。根據PokerTracker統計,熟悉術語的玩家勝率比不熟悉者高出37%。本教學將帶您掌握50個最基礎且實用的德州撲克術語,從此不再被牌桌上的黑話難倒。
▍基礎遊戲結構術語(10個)
- 盲注(Blinds) – 強制性下注,分小盲(Small Blind)和大盲(Big Blind)。小盲通常是半個大盲注,位於莊家左側第一位;大盲則是完整的最低注額,位於小盲左側。盲注系統確保每局都有獎金可爭奪。
- 按鈕位(Button) – 代表莊家位置的圓形標記物,每局順時針移動一位。按鈕位玩家在每一輪下注中最後行動,具有最大位置優勢。
- 前位(Early Position) – 包括槍口位(UTG, Under The Gun)和緊接的2-3個位置,這些玩家必須在缺乏信息的情況下率先行動,是最不利的位置。
- 後位(Late Position) – 包括劫位(Hijack)、關位(Cutoff)和按鈕位(Button),這些玩家能看到大多數對手的行動後再做決定,具有顯著優勢。
- 翻牌前(Pre-flop) – 從發起手牌到翻牌發出前的階段,玩家根據兩張底牌決定是否參與本局。約70%的牌局在此階段結束。
- 翻牌(Flop) – 同時發出的前三張公共牌,這階段會大幅改變各玩家的牌力評估。翻牌後約有50%的牌局會繼續。
- 轉牌(Turn) – 第四張公共牌,也稱”第四街”,能為某些聽牌提供完成機會,同時可能改變最佳牌型。
- 河牌(River) – 第五張也是最後一張公共牌,又稱”第五街”。河牌發出後若仍有超過一位玩家未棄牌,則進入攤牌階段。
- 攤牌(Showdown) – 所有剩餘玩家亮出手牌比大小的階段。從最後下注的玩家開始逆時針依次亮牌,不強制但若想贏必須亮牌。
- 底池(Pot) – 桌面中央所有玩家下注籌碼的總和,由本局最佳牌型的玩家贏得。邊池(Side Pot)可能因全押情況而產生。
▍玩家動作術語(15個)
- 跟注(Call) – 匹配前一位玩家的下注金額以繼續留在牌局中。例如前位下注10,你放10,你放10到池中即為跟注。
- 加注(Raise) – 在前一位玩家下注基礎上增加金額。標準加注通常是2-3倍於前注,如前面下10,你下10,你下25就是加注$15。
- 過牌(Check) – 當無人下注時選擇不下注但保留行動權。若後續玩家下注,過牌者仍可跟注、加注或棄牌。
- 棄牌(Fold) – 將手牌退回給發牌員並放棄本局所有已下注籌碼。合理的棄牌是長期盈利的關鍵。
- 全押(All-in) – 將面前所有籌碼投入底池。可能因籌碼不足跟注(被迫全押)或戰略性選擇(主動全押)。
- 再加注(Re-raise) – 對對手的加注再次加注。顯示極強牌力或激進策略,如在10/10/20局中:A下20,B加到20,B加到60,A再加到$180。
- 3-bet – 第二次加注的專有名詞(針對初始加注)。原意來自”第三個下注”(盲注為第一下注),現已成為標準術語。
- 4-bet – 第三次加注,通常是極強牌或詐唬的表現。在1/1/2局中:A開池6,B 3-bet到6,B3−bet到18,A 4-bet到$50。
- 冷跟(Cold Call) – 直接跟注多個加注而不選擇再加注。如在5/5/10局中:A加注到30,B再加到30,B再加到90,C選擇跟注$90就是冷跟。
- 隔離加注(Isolation Raise) – 針對limp(平跟)玩家進行的加注,目的是創造單挑局面。如多人limp,你在大盲位加注到5-6倍大盲。
- 持續下注(C-bet, Continuation Bet) – 翻牌前加注者在翻牌後繼續下注,約佔底池50-75%。即使未擊中翻牌也可通過c-bet奪取底池。
- 驢式下注(Donk Bet) – 非翻牌前加注者在翻牌後率先下注,通常被視為業餘打法。名稱源自”donkey”(驢子,指技術差的玩家)。
- 超池下注(Overbet) – 下注額大於當前底池大小。如100底池下注100底池下注120,常用於極強牌或大型詐唬。
- 小額下注(Min-bet) – 最小額度的下注,通常等於大盲注或前注的1倍。在1/1/2局中下注$2即為最小下注。
- 過牌加注(Check-raise) – 先過牌誘使對手下注後再加注,是強牌或半詐唬的常見打法。需要對手有下注傾向才能奏效。
▍手牌類型術語(10個)
- 口袋對子(Pocket Pair) – 兩張相同點數的起手牌,如AA、77等。高對(AA-KK)價值最高,中對(99-77)和小對(66-22)通常需要擊中三條。
- 同花連張(Suited Connector) – 同花色且數字連續的牌,如8♥9♥。具有發展順子、同花或兩對的潛力,適合多路底池。
- 大牌(Broadway) – 由10-J-Q-K-A組成的牌,無論是否同花。這些高牌有發展最大順子(皇家同花順)的潛力。
- 空氣牌(Air) – 毫無價值的牌,未形成任何對子、聽牌或潛在發展。如K♣2♦在A♥7♥3♠的翻牌上。
- 堅果牌(Nuts) – 當前公共牌下最好的可能牌型。如公共牌A♠K♠Q♠J♠10♦時,任何花色的SPADE同花都是堅果。
- 第二堅果(Second Nuts) – 當前第二好的牌型,常是價值下注的好目標但也需警惕對手可能持有堅果。如公共牌K♠Q♠J♠10♠2♦,A♠9x是堅果,K♠9x是第二堅果。
- 聽牌(Draw) – 需要特定牌才能成牌的牌型。常見聽牌包括順子聽牌、同花聽牌或組合聽牌,通常有8張以上出路(out)時值得追。
- 雙頭順聽牌(Open-ended Straight Draw) – 兩頭都可成順的聽牌,如持有67在589的牌面,任何4或10都能完成順子(8張出路)。
- 同花聽牌(Flush Draw) – 已有四張同花等第五張完成同花。如持有A♥K♥在Q♥7♥2♦的翻牌,任何♥都能完成同花(9張出路)。
- 卡順聽牌(Gutshot Straight Draw) – 只有一種牌能成順的聽牌,如持有68在A75的牌面,只有9能完成順子(4張出路)。
▍玩家類型術語(5個)
- 緊玩家(Tight Player) – 只玩前10-15%最強起手牌的玩家,VPIP(自願投入資金比例)通常在15%以下。優點是強牌比例高,缺點是可預測。
- 鬆玩家(Loose Player) – 玩很多手牌的玩家,VPIP超過30%甚至更高。可分為鬆被動(跟注站)和鬆激進(瘋魚),後者更難對付。
- 激進玩家(Aggressive Player) – 頻繁加注和再加注的玩家,AF(激進因子)超過2.5。可分為緊兇(TAG)和鬆兇(LAG)兩種風格。
- 被動玩家(Passive Player) – 頻繁跟注而非加注的玩家,AF低於1.5。包括跟注站(Calling Station)和岩石玩家(Nit)。
- 鯊魚(Shark) – 經驗豐富的盈利玩家,能根據對手調整策略。通常結合緊的起手牌選擇和激進的下注模式。
▍進階概念術語(10個)
- 範圍(Range) – 對手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持有的所有牌型組合。專業玩家用範圍而非單一牌型思考,如”UTG開池範圍”。
- 期望值(EV, Expected Value) – 長期平均收益,正EV(+EV)決策即使短期可能輸錢,長期必定盈利。如用聽牌跟注時,潛在收益大於當前成本即為+EV。
- 波動(Variance) – 結果偏離期望值的統計學概念。高波動遊戲(如錦標賽)需要更大資金準備,現金桌波動相對較低。
- 位置優勢(Positional Advantage) – 後位玩家能根據更多信息做決策的優勢。按鈕位對前位的優勢可達10bb/100手(每100手牌10個大盲)。
- 底池賠率(Pot Odds) – 跟注成本與潛在回報的比例。如底池100,對手下100,對手下50,你需要50贏50贏150,賠率為3:1(25%)。
- 隱含賠率(Implied Odds) – 考慮後續街可能贏得的額外籌碼。如用聽牌跟注時,預計成牌後能從對手獲得更多價值。
- 反向隱含賠率(Reverse Implied Odds) – 可能損失的潛在成本。如用中小對子跟注,擊中三條但對手可能有更大三條。
- 牌桌形象(Table Image) – 其他玩家對你的打法的整體看法。如被視為緊玩家,你的加注會獲得更多尊重。
- 馬腳(Tell) – 透露牌力的無意識行為或生理反應。分為行為馬腳(如手抖)和下注模式馬腳(如快速下注通常表示弱牌)。
- GTO(Game Theory Optimal) – 博弈論最優策略,即無法被對手利用的平衡策略。現代撲克軟體可計算接近GTO的策略。
▍位置術語(8個關鍵術語)
- 槍口位(UTG, Under The Gun) – 緊鄰大盲位左側的第一個位置,必須最先行動,是牌桌上最不利的位置。在6人桌中只有1個UTG,9人桌則有UTG、UTG+1、UTG+2。
- 中位(Middle Position, MP) – 位於前位和後位之間的位置(通常指劫位左側的2-3個座位)。行動順序中等,需要根據前位行動靈活調整策略。
- 劫位(Hijack, HJ) – 關位(Cutoff)左側的位置(按鈕位左側第二位)。名稱源自”劫持”按鈕位優勢的能力,是後位侵略性行動的起始點。
- 關位(Cutoff, CO) – 按鈕位左側的位置。行動順序僅次於按鈕位,是第二有利的位置,常被用來”關閉”按鈕位的行動機會。
- 按鈕位(Button, BTN) – 代表莊家的位置,每局最後行動,擁有最大信息優勢。專業玩家在此位置的盈利目標通常最高。
- 小盲位(Small Blind, SB) – 強制下注半個大盲的位置,位於大盲位右側。雖然位置較差,但有已經投入的籌碼,可考慮更激進的策略。
- 大盲位(Big Blind, BB) – 強制下注完整大盲的位置。雖然位置最差(翻牌前最後行動,翻牌後最先行動),但有防守底池的權利,可寬鬆跟注。
- 盲注之戰(Blind vs Blind, BvB) – 當其他玩家都棄牌,只剩下小盲和大盲對決的特殊情況。此時位置優勢逆轉(小盲翻牌後先行動),策略需要特別調整。
▍結論與行動建議
Q1:德州撲克新手應該先學哪些術語?
A1:建議先掌握「盲注、翻牌前、跟注、加注、棄牌」這五個最基礎的術語,它們在每局遊戲中都會出現。理解這些核心概念後,再逐步擴展到位置術語和手牌類型。
Q2:為什麼位置術語如此重要?
A2:位置決定行動順序,後位玩家擁有信息優勢,能做出更精準的決策。根據統計,後位玩家的贏率比前位高出15-20%。理解EP(前位)、MP(中位)、LP(後位)的差異是制定策略的基礎。
Q3:如何記憶這麼多撲克術語?
A3:建議將術語分類學習:
- 先掌握遊戲流程相關術語(盲注、翻牌、轉牌、河牌)
- 再學習玩家動作(跟注、加注、棄牌)
- 最後了解進階概念(範圍、EV、位置)
實際打牌時刻意使用新學的術語,能加速記憶。
實戰練習:下次打牌時嘗試使用至少5個新學的術語,並觀察對手如何使用這些術語。
實戰練習2:德州撲克位置術語小測驗
🔵 第1題:強制性下注
「小盲注(SB)」和「大盲注(BB)」的作用是什麼?
A) 自願下注,想玩才放
B) 強制性下注,確保每局有獎金
C) 只有莊家需要支付
D) 用來決定誰先發牌
✅ 答案:B) 強制性下注,確保每局有獎金
📌 解析:盲注是強制輪流下的注,小盲通常是半個大盲金額,位於莊家左側。
🔵 第2題:遊戲階段
「翻牌前(Pre-flop)」是指什麼時候?
A) 發出三張公共牌之後
B) 發出兩張底牌後,但還沒發公共牌
C) 最後比牌的階段
D) 所有五張公共牌都發出後
✅ 答案:B) 發出兩張底牌後,但還沒發公共牌
📌 解析:翻牌前是遊戲第一階段,玩家根據兩張底牌決定是否繼續。
🔵 第3題:玩家動作
當你選擇「跟注(Call)」時,代表什麼意思?
A) 放棄這手牌
B) 匹配當前下注金額繼續玩
C) 增加下注金額
D) 不下注但保留權利
✅ 答案:B) 匹配當前下注金額繼續玩
📌 解析:跟注是支付與前一位玩家相同的籌碼留在牌局中。
🔵 第4題:公共牌名稱
德州撲克中,第五張公共牌叫什麼?
A) 翻牌(Flop)
B) 轉牌(Turn)
C) 河牌(River)
D) 攤牌(Showdown)
✅ 答案:C) 河牌(River)
📌 解析:五張公共牌依序是:翻牌(3張)→轉牌(1張)→河牌(1張)。
🔵 第5題:遊戲目標
「底池(Pot)」是指什麼?
A) 玩家手中的兩張牌
B) 桌面上所有玩家下注的獎金總和
C) 莊專用的籌碼堆
D) 用來決定誰先行動的標記
✅ 答案:B) 桌面上所有玩家下注的獎金總和
📌 解析:底池由所有未棄牌玩家競爭,最後牌型最佳者贏得。